咨询热线

02367183668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

【致匠心】“大哥”王华跃的“铁汉柔肠”

发布日期:2025-09-15 09:22浏览次数:

6月28日,凌晨四时许,茅台制酒十五车间。

  夜色尚未完全褪去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酱香气息。一个壮硕的身影出现在车间第9栋厂房门口,单手拉开厚重的大门,厂房的寂静瞬间被“滋──”的声音打破。他便是制酒十五车间33班酒师王华跃,这位在茅台耕耘二十一载、担任酒师十三年的“大哥”,由此开启又一个平凡却不普通的工作日。

  初见王华跃,他壮硕的身材、宽厚的肩膀格外显眼,恰如同事们口中的“五大三粗”形象。然而,一旦进入工作状态,那份反差带来的震撼便油然而生。在摊晾的间歇,只见王华跃不时弯下腰,宽厚的手掌深深探入温热的酒醅中,仔细感知着酒醅摊晾过程中的微妙变化。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,指尖在酒醅间的每一次触碰、揉捻,都凝聚着对工作的热爱。这个时候的酒醅温度,在他感知里不断变化:50度……45度……40度……直至到达上堆时机。这种精准地控制摊晾时长和上堆温度,已经成为王华跃每日工作中最基础的技能之一。

  摘酒时,他温柔的眼神细腻又亲切,“壮汉”的柔情在这一刻如刚出锅的茅台酒一样倾泻出来。“他总是班上来得最早的,也是班上回去得最晚的,仅凭这一点,我们都很信服他。”33班员工刘杰说道。

  这个粗犷的汉子,在班组这个小天地里,还拥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身份标签——“大哥”。“我们班每一个员工都对王老师非常佩服,他对茅台工艺的掌控可以说是‘炉火纯青’,我已经跟着他干了十三年。”33班员工黎磊磊说,王华跃是大家心里妥妥的“大哥”。

  面对陌生人,“大哥”王华跃常显寡言,偶尔微绽的笑容甚至有些拘谨。然而,一旦回到朝夕相处的班组,他便如同换了个人。“婆婆嘴”是大家私下里带着亲昵的“抱怨”。他会在工作中不时问年轻同事:“下沙时水温控制的关键点在哪里?”“这堆子发酵情况如何,判断依据是什么?”……工艺知识的每一个细节,都是他“碎碎念”的主题。可正是这份“唠叨”,让班组的整体技艺在日积月累中稳步攀升。“‘大哥’问得多了,我也懂得多了。在他的耳濡目染下,大家对工艺知识的理解都提高了。”33班员工娄纶广表示。

  王华跃的“大哥”地位,更源于他如磐石般的可靠。班组成员,无论年纪大小,遇到技术瓶颈、生活困扰,甚至只是心里憋闷,都习惯性地“有事找大哥”。工作间隙的休息室里,常常有员工坐下向王华跃倾诉。这时,王华跃总会放下手中的活,专注倾听,用他那份特有的质朴智慧去开解、宽慰,再提供切实的帮助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班组里的员工都愿意跟着王华跃工作,好几位员工一跟就是十几年。

  除了对工艺的传授和员工生活的关爱,王华跃还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和班组文化建设。“无论产量多高,质量多好,安全生产才是根本。”“生产,必须稳稳当当立在安全这个地基上。”……工作间隙、午休片刻,都成为这位“大哥”苦口婆心的宣贯时间。

  在班组建设上,王华跃先后带领班组开展多项QC活动;组织班组员工开展公益扶贫;创建青年文明号等活动。尤其值得赞扬的是,他们班所创建的青年文明号获得了集团和股份双项“青年文明号示范岗”表彰。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,也大幅提升了员工对班组的归属感、认同感,提高了班组的凝聚力、战斗力。

  “我们班上跟着‘大哥’干活时间最长的员工已经超过15年,只要跟着‘大哥’干活的人,就都愿意一直跟着他干。有‘大哥’在,心里就踏实。”33班员工赵乾波说。一句简单的“心里踏实”所展现的凝聚力,正是对王华跃这位“大哥”人格魅力和酿酒技艺的最高评价。

  21年如一日的制酒工作,13年酒师“大哥”生涯。这份对于茅台酒制酒技艺的“匠心坚守”,最终凝聚为实打实、沉甸甸的成绩单。自2012年担任酒师以来,王华跃所带领班组年平均产质量持续多年超过公司标准。2024年,班组产质量更是登顶车间榜首,这正是对他“坚守工艺、精耕细作、团结同事”的最佳回报。

  天道酬勤,王华跃个人也收获满满。从2004年进入茅台开始,到2006年成为公司级“上甑标兵”,再到公司“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”“年度先进员工”“优秀员工”……几乎每隔一两年,他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公司的表彰名单上。这些证书与奖章,见证了这位基层酿酒人每年的成长。

  黄昏的阳光漫进晾堂,王华跃甩动糟子的身影被拉得很长。此刻,那些嵌在掌纹里的酒醅、浸透工服的汗碱、刻进骨髓的工艺标准,正化作酱香里的密码。这是属于王华跃的“铁汉柔肠”,也是万千茅台匠人写给时光的情书。


文章来源:融媒体中心        文章作者:罗安勇